房改房,全称是购买公有住房,是我国城区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始于1994年国务院的有关政策规定。
房改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在出厂价或标准价基础上购买的已建成的公共住房。这类房屋购买方式是国家对员工工资中未包括住房消费资产的一种补偿政策,是住房制度从福利分配向社会化过渡的方式。房改房的价钱一般不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国家依据住宅简单再生产和建立社会保障房供给体系的原则制定出。选购房改房的职工有着部分或全部房屋产权,但一般有一定的限制标准,如居住年限等。
房改房是什么意思
1、房改房是指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户籍改革政策的结果,将我国城市住宅从企业分配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衔接措施。这些住房目前也被称为已购公有住房。购买公有住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我国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城区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要求,依照出厂价或是标准价选购的已建公有住房。按照出厂价选购的,房屋产权归员工个人财产,依照标准价选购的,员工有这部分房屋产权,一般在5年后归员工个人财产。
2、房改房是我国对员工工资里没有包括住房消费资产的一种赔偿,是住房制度向住房商品化过渡的方式,其价格不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国家依据完成住宅简单再生产和建立具备社保性的住房供给体系原则决定,要以标准价或出厂价售卖。购买房改住房的对象受到限制,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房改的优惠政策。只有那些承租独立套房公共住房的居民以及符合住房分配条件的职工才能够购买房改住房。在房地产改革出售住房时,对购房面积进行操纵,规定每人可购买的建筑面积限制,以防止一些人利用权力大量低价购买公共住房,导致国家资产或公共财产流失。选购房改售卖的公有住房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公有住房的价格在标准价或出厂价的基础之上也有工龄、职务或职称层面优惠,对离休干部也是有优惠政策。